農業(yè)專家提醒:控制病蟲危害力奪豐收
2015-04-22 09:03 瀏覽人次:
小麥赤霉病、白粉病、蚜蟲、灰飛虱及局部地區(qū)的小麥吸漿蟲等,易在小麥穗期齊發(fā)重發(fā)。特別是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,不僅造成小麥嚴重減產,而且影響小麥品質。農業(yè)專家提醒農民,今年小麥赤霉病仍呈流行態(tài)勢,要堅持積極主動的防控策略,充分準備,及時行動,見花一塊、用藥一塊,確保全面控制病蟲危害,力奪小麥豐產豐收。
立足用好兩次藥,首次用藥掌握在見花期(即揚花率1~5%),隔5天再用第二次藥,早見花田早用藥,高感品種首次用藥提早到齊穗期。如果抽穗揚花期遇連續(xù)陰雨(霧、露)等高濕天氣,用足3次藥。防治適期內如遇陰雨天氣,應搶晴天、鉆雨隙突擊用藥,噴藥后遇中等以上降雨,應盡快補治。防治赤霉病可任選以下一種藥劑:畝用40%多酮150克、46%多酮(赤克增)100~120、30%戊唑福美霜150克、75%百菌清戊唑醇100克、42%咪鮮甲硫靈、25%氰烯菌酯、28%烯肟多菌靈120克,或具有與上述藥劑相同有效成份的其他類似農藥,但有效用量要足。防治白粉病,上述藥劑中的前4種藥劑可同時兼治白粉病,用氰烯菌酯、烯肟多菌靈及咪鮮甲硫靈的,每畝加用15%三唑酮60克防治白粉病。防治麥穗蚜、灰飛虱,每畝用30%綠保1號(氰戊辛硫磷)40~60毫升或50%可立施2.5-3克,防治麥粘蟲用綠保1號。中山河沿線的小麥吸漿蟲偏重區(qū),應在小麥齊穗前(抽穗率在60~70%時),先單用一次菊酯類藥、有機磷或其復配劑,兌水噴施。